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与俄罗斯的卫生合作对接,促进民心相通,共商两国在疾病防控方面的重要合作举措,2018年3月28-30日,第一届中俄传染病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来自俄方和中方约40名专家就结核病、艾滋病和流感防控等方面做了科研进展的交流,并就合作意向展开讨论。同时,会议举行了侯云德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庆祝仪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副主任主持开幕式,致欢迎辞。梁主任表示,本次会议为两国科技交流与沟通提供平台,为中俄合作提供宝贵契机,希望双方借此机会充分交流传染病研究的经验。俄罗斯Gamaleya流行病与微生物学中心Eduard Karamov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俄两国传染病学家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合作,本次大会将有益于两国传染病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本次大会,来自Gamaleya流行病与微生物学中心、莫斯科结核病中心、莫斯科艾滋病防治中心、新西伯利亚大学、彼得大帝圣彼得堡理工大学,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北京地坛医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等单位的32位传染病学领域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分享交流艾滋病、结核以及流感在我国与俄罗斯的流行现状、疫苗研发等最新科研进展。董小平研究员以全球公共卫生视角,阐述了我中心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中所作的努力,并主持小组讨论,探讨两国在疾病防控上的经验及面临的挑战,商议未来双方的合作方向与研究计划。
会上,侯云德院士与在俄留学期间的同事Nikolai Nosik教授进行了特别见面,回顾了在俄罗斯工作时的美好时光,Nikolai Nosik教授向侯云德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示热烈祝贺。俄罗斯Gamaleya流行病与微生物学中心向侯云德院士、高福院士和邵一鸣教授授予“Gamaleya奖章”。Gamaleya中心,作为俄罗斯联邦最高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机构,该奖项的授予是俄罗斯传染病防控领域权威机构对中国传染病防控成就的认可,也是对中国专家在中国以及全球传染病防控领域所做贡献的肯定。
最后,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做总结发言。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有助于中俄两国科学家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索未来合作,为两国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交流机会。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俄传染病研讨会将会成为一个国际化、专业化、开放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两国乃至全球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希望中俄两国能把这次研讨会发展成为每年一度的传染病盛会。
下一篇:矛盾重重的医废行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