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补短板拉长板 实现整体性变革

2021-03-15

2021年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创新发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起点上,各地的管理者们在谋划基层卫生健康的新发展,踏上新征程。

“十四五”是浙江开启实现卫生健康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今年,浙江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党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对标“重要窗口”建设,补短板、拉长板,围绕“1+5”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攻坚战,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健康浙江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发挥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的组织和动员优势,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性疾病监测哨点全覆盖。

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在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门诊部等基层机构落实首诊负责制,强化预检分诊场所建设,严格落实发热患者闭环管理和院感防控要求。

健全驻村(社区)疫情防控指导员制度,加强乡镇、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村(社区)指导覆盖率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覆盖率100%。

强化疫情防控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基层核酸检测采样人员操作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增强辖区居民防范意识。建设数字政府常态化疫情防控集成应用,推动“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持续改革完善。

推进“两慢病”改革做实做深医防融合

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城市医联体建设,进一步优化全专融合家庭医生团队,提升团队服务能力,稳步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

以高血压、糖尿病为切入点,强化牵头医院和基层分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定位,落实“两慢病”的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畅通“两慢病”双向转诊通道。推进基层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规范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功能。推进基层慢病联合病房的建设,牵头医院安排临床专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固定到基层分院工作,提高基层慢性病、老年病、康复期患者等住院服务能力。

融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国家基层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要求,落实“两慢病”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依托数字化改革,以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为支撑,集成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数据,建立“两慢病”筛查、评估、管理和数据联通、医患互动的医防融合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实现慢病“一网通办、闭环管理”,优先使老年人获得“知健康、享健康、保健康”的健康保障。

今年,在22个改革先行地区评估总结基础上,部署其他地区开展基线调查,启动全省范围的“两慢病”改革。

不断完善政策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县(市、区)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方案,落实按标化工作当量法核拨财政补助资金,全面建立“一类保障、二类管理”的运行新机制。

结合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协同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政策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促进和支撑,建立稳定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筹资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结构。推动县(市、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方案,建立以结果为导向,以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改进服务质量为目标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和运用县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基层补偿机制改革绩效考核信息系统,提高绩效考核精准性,减轻基层考核负担。强化绩效考核结果激励奖惩作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考核与标化工作当量法资金分配挂钩,实现机构管理精细化数字化。

今年,浙江在省级层面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工作,利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平台收集分析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流”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实力和薄弱环节,促进基层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服务网底

根据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结合乡村振兴建设的区域调整及人口变化,合理规划设置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对不具备条件设置村卫生室的村居,通过医共体统筹安排巡回医疗服务,确保卫生健康服务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为医共体基层分院配置巡回医疗车。

今年,全省新增政府办村级医疗卫生机构600个。在医共体框架下,对政府(集体)办村级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实行“县招乡管村用”,由医共体统一定培招聘、统一管理调配,村用为主,乡村轮岗,建立符合基层卫生人员实际的职业上升通道和合理流动机制,实现“县聘”留人,“乡管”育人。

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和业务培训,完善村级医疗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严格落实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不断拓宽乡村医生收入来源,稳定村级卫生人员队伍。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